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7-4-24 9:34:00 | By: 水晶之心 ]
 

2006年“绿城之春”全国小语名师新理念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随感

200631719日,广西首府——素有“绿城”之称的南宁——迎来一个特别的春天,壮乡三千多名小学语文教师汇集南宁,在和煦的春风中,在灿烂的阳光下,沐浴着名师的洗礼。三天,虽然仅仅是短短的三天,但是,来自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的8名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在体育大厦里,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化素养激起了每一位观摩者的学习欲望;用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震撼每一位观摩者的心灵;用他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执着追求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荡涤每一位观摩者的灵魂;用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深厚的爱所迸发的教育***点燃了每一位观摩者的教育***。我心底不禁一亮:多么有深意呀!“绿城之春”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新理念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绿城召开,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天里, 这教育的春风不正从绿城开始吹绿广西的桃李园吗?

一、走近名师

名师登台展风采、教艺精湛显风流。8位名师——黄亢美、杨明明、董耀红、窦桂梅、余大明、陈建先、盛新凤、吉春亚;来自不同的地方——分别来自壮乡、浙江、湖北、江苏、北京等地;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老者60多岁,年轻的也30左右;风格不同——有的文化味浓,有的寓教于乐、童心末老,有的品味语言、演绎***,有的轻松自然、回归本质,有的关注细节、开合有度,有的随机应变,挥洒自如等等;执教班级文本不同——三到六年级,有文言文、古诗,有阅读、习作、活动课等。但都有教得那么轻松自如,那么流畅自然,那么清新脱俗,那恬静高雅,没有刀刻爷凿的痕迹,没有故意做作的表演,仿佛自然天成。听着他们的课,如同走进历史的河流之中,仿佛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简直沉醉于精妙绝伦的舞蹈艺术和优美激昂的旋律里,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让我们来追寻其中的一位名师——窦桂梅老师所走过的足迹吧。19674月,窦桂梅出生在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15岁的她走过弯弯的山路,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从教以来,她阅读了约300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她通过6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直至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在教坛上展露头角是始于1992年她主动争取到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她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下班后,她一个人留下来试讲,竟忘了去接孩子,托儿所阿姨把孩子送来,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这节课教的课文是《王小二》,她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接踵而至。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老师先后在《吉林教育》、《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为她出版3本专集:《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论文集》。
  1998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度假并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受到了***、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应邀的20位科学家、30位教师代表中,窦桂梅是最年轻的一位。

她的成就与荣耀,是她在平凡而又朴实的人生足迹里洒下了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与她也走在了同样的道上。我们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是否也那么深,那么实呢?

二、感悟名师

理念新——名师的特点之一。新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也都能说出个123来,而我们不成为名师。对于新理念,不是仅仅懂和知,而是怎样把新理念变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怎样巧妙地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之中。余大明老师的一节阅读课《一束白色的栀子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对新理念的理解和自如运用。而浅薄的我是不能感悟其全部,只能从万绿丛中摘一两片叶与同仁们共赏。

片断1,当教师引出课题,出示“栀子花”后,指导学生学写“栀”字,接着教师说:张开着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那么闭上了眼睛,我们还能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吗?生说:能。师说:那么试一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看得见“栀”字吗?生:看见。师:左边是?生:木字旁。师:右边呢?第一笔是?第二笔是?……生:横撇,竖撇,一横,横折勾,竖弯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得那么轻松,练得那样扎实,却不留一点儿学习训练的痕迹。

片断2,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形容栀子花的词语。学生找出了:白色、纯洁无暇、芳香沁人、带来无尽欣悦、馥郁、温馨。接着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教师点到看注释的好处。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却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爱好;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品词品句中学习语文,不脱离文本和学生,回归语文本质。

片断3,教学“妈妈也给我的想像推波助澜”一段——“是不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杂货店的邻居?……”,在学生都明白了“是不是”、“会不会”是猜摩别人想法的词语后,师:现在我就是那小女孩,你就是那小女孩的同学,请你也来帮“我”分析分析,推测推测,是谁,为什么送我“栀子花”呢?学生在有趣、融洽而平等的气氛中完成了“是不是”、“会不会”这种句式的训练,也同时把课文中小女孩具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行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认识到自己的一点点付出,会值得别人的关心与爱,进而引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极有哲理的名句。我想,这一名句,同学们不但理解了,而且就像种子一样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此时的教师多么像学习活动中的一位同伴,一个益友?也再一次在师生平等而愉快的互动中不留痕迹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多么轻松自然!

底蕴深——名师特点之二。听名师上课,那不仅仅是在听课,而是在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洗礼。他们对教材的挖掘深和透是其一,而他们本身的好学、深思,他们的博学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让人叹服。如窦桂梅老师执教《游园不值》,她从古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引出“推敲”的佳话,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文就从推敲语言文字入手;再出示贾岛诗《寻隐者不遇》明白“不值”就是“不遇”,那么作者叶绍翁在游园“不遇”之中又“遇到”了什么?生:遇到“苍苔、柴扉、红杏”。理解这些词语时,教师又引出 “杏花”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古人认为杏花白白红红一树春远胜桃与李 最著名的是宋词人宋祁《玉楼春》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传诵古今,脍炙人口,以杏花盛开托出春意之浓。然后在古典音乐中品读中体味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抓住了“怜”、“应”。品出这种“怜爱”是发自心底,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是不需要理由的爱。 “关”与“出”,表达了红杏冲破重重压迫的力量以及她的勇敢。分析了“满”与“一”,从道家学说来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也就表示圆满或全部。把叶绍翁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陆游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头”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陆游的这两句同样写红杏的诗为什么不能成为千古名句。引出“乘兴而去,尽兴而返”的典故,进而提问:此时作者还有必要进园子中去吗?有必要去见园主人吗?师:游园不值,可路上却遇了爱也爱不够的苍苔,遇了关也关不住的红杏,板书:“不遇中有遇”。总结:人生就是有许许多多的不遇,人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事圆满,要学会在不如意和不圆满中寻求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不遇中有遇,不值中有值。总观整个教学活动,也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推敲”和品味语言文中完成。

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必定要与文字相遇、与文学相遇、与文化相遇、与作者相遇;教师应引领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在与古文的比较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精神相碰撞,激起火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怎么能够上好好语文课呢?

教艺精——名师特点之三。听名师们的课,那是一种享受,你无法不沉醉其中。你的眼、你的耳、你的身、你的心……会不由自己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你会为他们精妙语言所感染;会为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所感动;会为他们巧妙地设计各种练习于愉快的活动之中所叹服。他们如同把你带入了一个时空的流里,你就如在浩淼的知识海洋中流淌。

在那如行云流水一样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自然,那么融洽。

如杨明明教师上〈燕子过海〉几个细节:1、铅笔盒开了就不要合上,一会儿还要用呢。2、那几位同学多会听课呀,眼睛都跟着教师走。3、老师没讲清楚,对不起。现在杨教师再讲一遍,请同学们听好了,听明白杨教师说什么了吗?哪就开始读课文吧。……

在课中进行读、说、写的训练,那么轻松愉快,那么扎实有效。

如杨明明教师教“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越飞越远的燕子”一句。指导学生先从“读”中去感悟,然后再“说”。师:此时,你想对燕子说什么呢?师:先写一写。然后请学生来说。生1:(大声)燕子——燕子,祝你平安飞到目的地。生2:(大声)燕子——燕子,坚持就是胜利。生3:……

又如老师用其轻柔手势打着节拍和着古筝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读诗,那简直就是用身体语言展示文学与舞蹈的结合。学生在节拍的指挥下,和着音乐,读得那么入情入境,其味无尽……

再如陈建先教师教完《螳螂捕蝉》后所设计的练习:吴王改变了进攻楚国的主意,一定会在第二天的早朝中与大臣们说这件事。他会怎么说呢?你现在就是吴王,把第二天要与大臣们说的话写一写,也让大臣们感动感动。

……

这不正是教育的理想之境——润物细无声吗?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如此,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残缺的艺术”——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能完美无缺。但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正如所说的: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名师们所上的课不正是如此吗?他们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来自于他们对教育事业赤诚的热爱,来自于他们对课堂教学执着的追求。名师们如此,我们也耕耘于桃李园中,胸怀一颗赤热的心,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起扬鞭呢?

 
 
 
Re: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7-4-24 19:40:00 | By: BOBO ]
 
BOBO和名师近距离接触,那由心底散发
 
 
 
Re: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7-4-28 21:21:00 | By: yanran ]
 
yanran“和名师近距离接触,那由心底散
 
 
 
Re: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7-5-29 12:25:00 | By: 飞翔(游客) ]
 
飞翔(游客)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8-3-10 23:16:00 | By: 带着痛-成长(游客) ]
 
带着痛-成长(游客)走近名师,感受名师的风采,心潮澎湃。奋起扬鞭!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师
[ 2008-3-26 12:27:00 | By: 凉月如眉(游客) ]
 
凉月如眉(游客)
在通往名师的路上,一起努力……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天涯博客欢迎您!